branco 寫:
我所指o既係
Quote:
"如 Brighty step 1,2,3。
由 Brighty setp 1,2,3 的內容成分和濃度看來,
我真的很佩服日本人的販售手法。
除非我能看到嚴謹的研究報告,
證實水草的液肥果真必須如此精細的區分和微調,
否則我實在看不出此一產品細分成三種濃度販售的必要性。"
另外Green Brighty “Light” & "Shade"
差異咁少就可以分為一陰一陽?
講得難聽d就係:搵笨呀!
係唔係搵笨,見仁見智啦,市面上大把野同一樣野pack唔同包裝,可以差幾倍價,一樣有佢既客路,你覺得佢搵笨,祗係佢唔係你杯茶啫!
Green Brighty “Light” & "Shade"我又唔覺少分別wow!當中PO4有1.6倍而NH4更有8倍分別。
其實ADA完全無話過step1-3唔係濃度唔同,我反而好有理由認為佢係因應黑泥的養分釋放濃度既變化週期而配合。雖然這個變化可以用一支step 3 既投放量多少控制,但精準度絕不會比調稀的容液容易掌握,試想如以一個20L的初開缸,建議step1祗需1ml,如果這建議分量是正確,如以step3,就是約0.1ml的K含量及0.5ml的Fe含量,那我也不知怎樣可以抽出當中分量,就算Step1-3是按比例増加濃度,要投放幾分一ml也是很困難。現在他經計算後得出不同時間,以不同的濃度組合達至相同的投放量配合,可以給很多人不需要記著甚麼複雜的計算,是有他的取長之處。當然這種簡單分類法對很多資深草友或鑽研肥料的包括我一定覺得不夠。
其實如果有留意Tom bar的理論,就會發覺當中並無大的衝突,因為Tom bar的EI是建基於祗以水中養分為主,盡量少生物產生廢物去防藻,可以說是典形的化肥種植。而ADA的以泥中養分配合初期生物產生的氮磷廢物及Step1-3作養分補給及最後主肥配合泥中養分的方法,都是能給與植物所需養分而生長。EI的施肥與ADA之施肥法,就有如無機耕作及有機耕作的分別, KFC的無味雞與美味的走地雞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