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無論體表還是體內的,很多時候是無法從肉眼看得出來的。所以,飼料魚用來餵食前必需檢疫。
最常見最易中的體內蟲,通常都是蛔蟲、勾蟲之類的腸道寄生蟲。這類蟲其實某程度上是可以和飼主共存的。(即是中了也不一定會致命)魚有這類蟲,很多時除了腹部漲起外(這在河豚身上更不顯眼。此是別話,在此不提),可以是沒有其他病徵的。除此以外,還有很危險和討厭的駝形線蟲(我的一條木瓜中過,切膚之痛

)。
飼料魚始終是吃進魚肚子去的,可以慬慎就應該慬慎。再者,就算不管寄生蟲的問題,也得擔心病菌及其他疾病帶原。下點藥物檢疫幾天,雖然還不是絕對安全,但個人認為,總叫多一層保障。養狗頭,絕不能怕這種麻煩。
順帶一提,台灣的蝦米攏共網站中有魚友建議自行繁殖黑殼蝦。人家建議的檢疫期……可是四十五天!沒錯,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天,是四十五天!據說因為四十五天這個周期,大部份疾病都會病發和可以檢疫出來。但就是我自己,也自問還沒這能耐檢四十五天(實在沒辦法設那麼大或那麼多的魚缸蝦缸,要養夠四十五天吃的魚蝦……如要不「斷糧」還至少要兩個缸。)但是,設個小缸,用藥檢的方法檢疫四、五天,這功夫實在不能省。
最後,純粹個人意見,用藥檢的話,檢疫後最好無藥的用清水養幾天減輕藥性。個人習慣是藥檢三、四天,再用清水養幾天。就是總共飼養約一星期,飼料魚狀態健康正常才用來餵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