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草情迷

綜合水族資訊討論區
留言室 | 相片分享區 | 草圖-我的相簿
現在的時間是 2025-05-06 12:32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32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123  下一頁
發表人 內容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黑毛藻 常見度 ★★★★★ x5
可向來說是水族缸裡排名第一最難纏的藻類,
黑毛藻是旋毛藻屬的藻類,由於黑毛藻與鹿角藻都是紅藻,
外觀也有幾分相似,因此也有不少草友相互混淆。
黑毛藻在德國稱之為刷狀藻,但除了比較早期的水族資料,現在台灣已經沒有人在稱呼刷狀藻了。
黑毛藻的韌性特別的強,從酸性至鹼性的環境中都可存活,尤其在硬水當中,
堅硬的刷毛使得唯一可能會啃食黑毛的食藻魚…飛孤…對黑毛藻也興趣。

新添購的水草在入缸之前,最好能做防疫的工作,將水草放入漂白水中浸泡 2 分鐘,
之後再種植於自己的水族缸。
漂白水則建議稀釋成 1/20 來浸泡。
至於一旦成長出來的黑毛藻,則必須動手加以清理,很難自動消失。
一旦成長出來的黑毛藻,很難自動消失,最好連同遭殃的水草一併剷除。
至於黑毛藻的誘發原因,根據Tom Barr的說法,
就是CO2﹗CO2﹗CO2
Tom Barr為了黑毛藻就是CO2弔發的論點,在網路上與許多專家和草友論戰了好幾年。
其中還包括了前美國水族園藝家協會(Aquatic Gardeners Association)的主編Neil Frank .Neil Frank也是美國政府官員,
高濃度CO2能抑制黑毛藻的說法,是德國水草界先發現並提出的,但真正強力捍衛並推廣此一論黑的,要算是TOM BARR了。
簡單的說,黑毛藻的誘發,與水中CO2「不是」或「不穩定」息息相關,
「預防」出現黑毛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在水草光合作用時供給高濃度且穩定的CO2。
坊間許多其他對付黑毛藻的計策,都沒抓到問題的核心要點。
我自己體驗CO2抑制黑毛藻的經驗,必須感謝PH自動控制器。
當時我在看過TOM BARR提出以CO2抑制黑毛藻後,
將原本的PH自動控制器的設定,由原本的6.8調降至6.7來做實驗,想不到黑毛藻從此不再現身。
美國也有草友提出類似的經驗報告。
PH自動控制器的最大優勢是,可以提供「穩定」且「高濃度」的CO2,
這絕非一般計泡器所能比擬的。一般水草愛好者總認為提供固定的CO2氣泡數,就等於提供「穩定」的CO2。
其實不然﹗首先是氣泡的大小並不保一玫,也就是CO2並非我們所假設的「定量」;
其次是水族缸的CO2含量也未能隨時固定,也就是說水族缸的CO2產生與水草的消耗量,並非一成不變的。
換言之︰單靠計泡器的固定氣泡數量,並不擔保水族缸中的CO2濃度處於「穩定」的狀態。
至於CO2的施打,也不須要24小時全日無休,只要在水族缸點燈前30至45分鐘關閉,
黑毛藻就能受到有效的控制。而我個人的實際經驗也證實此一論點。
PH自動控制器能提供水族缸「穩定」的CO2環境,對於預防黑毛藻的效果卓著。
或許我們應該這麼說,將黑毛藻視為水中CO2不是或不穩的指標,
而非萬惡不赦的罪犯。況且也不要特信任水質測試或計泡器,除非我們使用的是PH自動控制器。

黑毛藻的清除方法
從前對付黑毛藻,往往有人會話停光、停糧、停肥,仲話最好搵塊黑布蓋著,以防有光線進入。但試深入
想想,當你聽聽話話完成以上步驟後,你深愛的水草亦會變得衰弱甚至死亡,而黑毛藻卻未能完全清除,
何解﹖因為用不得其法。黑毛藻是一種比水草需求更低的植物,就連最簡單, 燈光昏黃的齋魚缸也有機會
生滿黑毛藻,所以停光、停糧、停肥的方法並不是消除黑毛藻的好方法。

消滅黑毛藻這類頑固的藻類,可嘗試從落藥、生物處理及人手處理三方面做起﹕

落藥方面
市面上有數隻可清除黑毛藻的藥物(eg AZOO黑毛藻殺手)都係可以有效清除黑毛藻的,功效亦令人滿意,但
份量要小心使用,往往會因份量難以控制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用時最好將魚缸中的生物(尢其是無脊椎類)
暫時移走,以免傷及無辜,而且建議當黑毛藻非常嚴重時才考慮使用藥物去控制。亦可考慮使用一些除磷
的濾材,儘量除去缸中的致藻原。

生物處理方面
如果缸中的黑毛藻情況比較輕微,可嘗試買一些如黑線飛狐(SAE Siamese Algae Eater暹羅飛狐)、螺或
大和藻蝦等等都會吃掉黑毛藻的生物。緊記將工作魚放進缸後,要盡量減低餵飼的份量和次數,最好減至
一星期一次或更長時間,以免工作魚只顧食魚糧而不吃黑毛藻,而且要留意,魚的排泄物過多也是令藻類
生長茂盛的一大因素。

人手處理方面
很多人一見到黑毛藻立時就會減光減肥開大Co2,上文已提及黑毛既成因並唔係太光亦未必係太肥,所以亂
減一通並唔係好方法。黑毛藻本身能適應於非常惡劣的環境底下,減光減肥令水草既競爭條件更趨惡劣。
應該做的是換水頻密一點(比平時多一點),或加紫外線燈,可除去水中浮游的藻類苞子,幫助減少黑毛藻
的擴散。另外,將被黑毛藻感染的葉剪掉,儘量除去可見或已知的致藻源, 換水時吸管儘量貼近泥面以便
吸走泥面上藏的污物。亦有人提及臭氧機可以殺死黑毛藻或藻的胞子, 孰真孰假, 有勞看倌自行判斷。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絲藻 常見度 ★★★★ x4
絲藻是黑孢藻屬的藻類,由時間容易與水棉屬的髮藻相互混淆。
絲藻通常長在葉片的邊縁,長度可達 30 cm的細絲狀。
絲藻與髮藻也經常一起出現糾纏在一起。絲藻在池塘也經常造成困擾。
絲藻的誘發原因還不是很清楚。雖然絲藻在池塘也常造成很大的困擾,
德國水族界將絲藻視為水質良好的指標,也就是說利用控制水質的方式來抑制絲藻的效果有限。
另一種說法是過量的鐵質容易引發絲藻,因此有人建議使用固態鐵肥,
而非液態鐵肥。
但是過多鐵肥能引發絲藻的說法,遭到TOM BARR的駁斥。
玫瑰鯽具有清理絲藻的效果。
至於絲藻的清除,可利用筷子或牙刷加以捲起丟棄。至於生物防治法方面,
飛狐或大和米蝦都是清理絲藻的好幫手。此外玫瑰鯽對於清理絲藻的功效,也頗受草友們的肯定。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6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絨毛藻 常見度 ★★★ x3
絨毛藻是鞘藻屬的絲狀緣藻,經常附著於水草的葉片或莖節上,
但也有可能自由漂浮,絨毛藻的長度一般在 5-8mm左右。
很多藻類會混和成長︰絨毛藻通常不起過8mm,而髮藻通常不超過 4cm。
能運動的繁殖細胞前端具一輪纖毛。
營養繁殖形式為圓柱形細胞頂部形成環形的瘢痕樣結構(頂冠),
只有具頂冠的細胞才能產生動孢子或不動孢子,進行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為卵式。雄性絲狀體與雌性絲狀體等大,
或其長度只有幾個細胞(這種長度的雄性絲狀體附著於雌性絲狀體上)。
雄性絲狀體產生的精子形似具長鞭毛的小孢子。
愛精後合子形成,合子經過休眠,分裂成四個動孢子,再經萌發形成新的絲狀體。
水草缺素造成葉片養分的滲漏,可能是造成絨毛藻附著成長的原因。
絨毛藻並不須要強光來成長,愛感染的水草可能因為受缺素影響成長,
而使得葉片的養分滲漏至水中。提供水草豐富養,能有效預防絨毛藻的發生,尤其是CO2。
對於台灣的草友而言,大和米蝦清理絨毛藻的功效卓著,是最受歡迎的藻類清理生物,
此外飛狐、小精靈、大鬍子異形、茉莉魚對於絨毛藻的清理也很有幫助。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綠水 常見度 ★ x1
綠水與水質混濁常常令人混淆不清,因為綠水未必會呈現綠色的水色。
依據傳統水族界的說法,造成綠水的成因,不外乎磷酸和硝酸偏高。
然而攪動底床往往是爆發綠水的元兇。其引誘緣水的根本原因,依據TOM BARR的說法,
就是NH4﹗
強光、不穩定的 CO2、磷酸和硝酸,都只是「促進」綠水成長的因子,並非真正「誘發」的因子。
一旦綠水發生了,對付的方法不外乎五種︰
紫外線殺菌燈、活水蚤、矽藻土過濾器、化學藥品和遮光法。
矽藻土過濾器對於消除綠水的功能卓越。
紫外線殺菌燈可說是最常使用的方法。活水蚤還來不及協助吞食綠水,
自己往往就已經變成了其他生物的佳餚;矽藻土過濾器(Diatom filters)價格昂貴,
也必須經常清理,不怎麼符合經濟效益;化學藥品則是我們最不願使用的手段。
TOM BARR對於綠水的處置,所建議使用遮光法如下。
其過程如下︰
遮光三日,其間每日換水 50-60%,同時關閉 CO2的供給,
每日以每 10公升相對 1cc的方式添加 excel (或戊二醛) (也就是建議劑量的四倍),
每日儘可能徹底清理藻類,增加水面的流動以提供較多的氧氣。
三日之後,開始施肥並供給 co2,此時供給 co2要很小心,另外執行每週兩次的換水,直到綠水完全消失為止。
不過看完 TOM BARR這樣的遮光法,相信絕大部分的草友都寧可買個紫外線殺菌燈來使用。
預防綠水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修剪水草或翻動底床時,配合適度的換水,
如此一來降低了 NH4暴露劑量與時間,這也是預防許多藻類萌發的最好方法。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藍綠藻 常見度 ★★★★★★ x6
藍綠藻也稱藍藻或藍綠菌。藍綠藻在大量繁殖時,會形成藍綠色的薄膜,
並且於很短的時間內便會覆蓋所有東西。如果放任不處理的話,
藍綠藻將佔據整個水族缸,並且會害死水草與魚類。
藍綠藻可以用物理的方式來處理和移除,但如果水質沒有配合改善的話,很快的又會死灰復燃。
藍綠藻由於是屬於細菌的關係,也可以使用抗生素來殺死。
最常用的抗生素是紅徽素(Erythromycin)。
紅徽素用來治療魚病時,健議劑量是連續五日以每 38公升使用 200mg來投藥;
但如果要殺死藍綠藻,建議只連續四日使用 2.5 ppm的劑量即可。
藍綠藻放大來看其實是絲狀的結構。
不過使用紅徽素的結果,也可能也同時會殺死過濾器與底砂中的硝化細菌,
再加上藍綠藻大量死亡腐敗的結果,很可能造成水中的銨(NH4)轉變成NO2或NO3,
所以水中也可能發生缺氧或者硝化作用因而減緩。
因此在以紅徽素治療至前最好盡可能將所有看得見的藍藻清除,
以緩和大量腐敗所做成的後遺症,在治療之後也必須進行換水,
以降低水中的NH4濃度,並且提供新鮮的氧氣。
對付藍綠藻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遮光法,這也是TOM BARR比較推薦的方法。
遮光法是以黑色的材料將整個水族缸包裹起來,不但關閉水族缸的照明,
也要避免間接光源的影響,同時還要配合使用 KNO3,將水中的鉀肥與 NO3濃度一併提高,
一般建議的NO3濃度為10-20ppm。經過了 3日以後再進行一次進行大量的換水。
但在執行遮光法以前,我們也必須先清除藍綠藻,清洗過濾器與底砂,然後大量換一次水。
TOM BARR認為水族缸中藍綠藻的發生與NO3過低有關,因此日後維持水中相當穩定的NO3也是很重要的,
一般的建議是維持NO3在10-20ppm。藍綠藻似乎也不喜歡PH偏低且 CO2偏高的環境,也不喜歡太強的水流。
會吃藍綠藻的生物不多,笠螺是其中的佼佼者。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8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髮藻 常見度 ★ x1
髮藻其實就是水綿屬的植物,常常附著於成長慢速的水草、底床或沉木上,
髮藻的呈現灰綠色,摸起來滑滑黏黏的感覺,其長度通常不超過 4cm。
這和絲藻是不一樣的。
髮藻其實就是水綿,在野外也很常看見。
光靠控制營養來著手,並無法有效的抑制髮藻的成長。
預防的拱施比較重要,任何新加入水族缸的水草或魚蝦,
都要先做好消毒防範的工作,例如使用雙氧水或漂白水來消毒。
一旦看見髮藻的蹤跡,就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一旦髮藻的成體或孢子突破了這一道關卡,後續的根除就比較麻煩了。
採取立即的行動很重要,手動清理的方式包括使用筷子或牙刷將髮藻捲除,
不要指望髮藻會自動消失。
一但髮藻附著在底砂上,最好方式是翻動底砂上的髮藻,並將之埋入底砂下方 2cm以上。
至於附著於水草上的髮藻,必須好好的修剪,這的確很麻煩,但至少我們也學到了教訓,
日後不會等到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才想到要清除整理。
一發不可收拾的髮藻肆虐……。
當然過濾器也得徹底的清洗,以免殘存的髮藻成體與孢子日後有機可乘。
髮藻的生物防制法效果不錯,或者說髮藻其實是不少魚蝦的零食與補品。
包括黑殼蝦與大和米蝦都是常用的除藻生物,只不過並非每個地方的草友都像台灣草友那麼幸福,
可以用低廉或賤價購得大量黑殼蝦或大和米蝦來協助清除髮藻。
一眉道人清理髮藻的功效備受美國草友的推賞。
其實會啃食髮藻的魚類也不少,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飛孤以外,櫻桃燈與一眉道人對於清理髮藻的功效,
都受到了美國草友的肯定,尤其是一眉道人,由於體型較大的關係,對於清除髮藻的功效更是驚人。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8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矽藻(褐藻) 常見度 ★★★★★★★★ x8
矽藻就是一般水族愛好者口中所稱呼的褐藻。
矽藻可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佔了整個地球總生物質量的 1/4,
況且單單矽藻就是提供地球上 30%的氧氣供應量,而大型生物如鯨魚或微小生物如細菌者,
也都以要矽藻為生。
矽藻可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
但是矽藻在水族缸內可就不怎麼討喜了。有礙觀瞻是很多藻類不受歡迎的重要原因,
水族愛好者往往忽略了藻的重要生態功能。
矽藻在水族缸中雖不受歡迎,但也很少造成草友們的困擾,
因為以矽藻為生的食藻生物很多,例如小精靈、螺類和蝦類,
很容易就將矽藻清理掉。
但矽藻所謂的消除,其實並非真正的消失,只不過眼不見為淨罷了。
矽藻有礙觀瞻並不討喜,還好是容易對付的藻類。
至於矽藻發生的原因,從水中的低氮(N)高磷(P)以及二氧化矽(SIO2)這高都有人提及。
目前比較廣為接受的說法是水中的矽酸過高加上弱光是矽藻最喜好的環境。
尤其是新設置的水族缸之岩石或底砂,如果含有高濃度的矽酸,被認為是矽藻誘發的環境。
矽藻的誘發被認為與矽酸有關,但TOM BARR有不同的見解。
不過見解常常與眾不同的TOM BARR最近對於矽藻又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矽藻的誘發並非因為水中的矽酸,而「懷疑」可能是NH4所致﹗
TOM BARR舉出研究證據說明水中矽酸與氨氮對矽藻成長的影響,
發覺氨氮才是促進矽藻大量成長的關鍵營養。
而我們的水族缸通常在「新」設缸時比較會發生矽藻,
在一雨個星期後矽藻往往也會自動消失(看不見),新設缸的硝化系統尚未完整建立,
水中的NH47自然也會比較高,這也是讓TOM BARR懷疑NH4才是誘發矽藻大量繁殖的重要觀察。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8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鹿角藻 常見度 ★★ x2
鹿角藻在德國稱之為鬚狀藻,在「最完美的水族箱」一書當中,
兩位作者雖然秀出了照片,但並沒有對鬚狀藻做更進一步的解說,
讀者們始終不清楚鬚狀藻的型態。而鹿角藻這個名詞則是TOM BARR在2002年時發明的,
主要是因為在顯微鏡底下此一藻類具有如雄鹿的鹿角一般的分枝狀。
鬚狀藻這個名詞在台灣也幾乎很少草友使用,但更重要的是,
可能大部分的草友也把鹿角藻誤認成黑毛藻。
其實就連德國草友也未必分得很清楚,德國將黑毛藻稱之為刷狀藻,
有時可看到同一張藻類的圖片被不同的德國網站解讀成不同藻類。
鹿角藻與黑毛藻同屬紅藻,但是並不同一屬,鹿角藻是美芒藻屬的紅藻,
TOM BARR在教導草友辨認兩類型的藻類簡單區別時,
強調只要看到了分枝狀的就是鹿角藻。鹿角藻呈現出灰綠色且有如鹿角的分枝狀,
成長在某些水草與一些設備上。鹿角藻有個優點是,
喜歡呆在水族缸中的某個特位置,而不會快速繁殖。
鹿角藻比較容易拔除,但在嚴重的情況下,整片遭侵犯的葉片也得修剪等棄。
有時單一束鹿角藻成長得很長,也會被誤認成灰色的絲藻。
水中的氨氮偏高,例如飼養密度過高或者攪動底泥,再加上二氧他碳濃度偏低,
這是鹿角藻誘發的主要原因。白玉飛狐會啃食鹿角藻,對於清理鹿角藻頗有幫助。
同時也要配合水草的修剪,而水中氨氮濃度也必須加以抑制,
例如在修剪水草後進行換水,降低養殖密度與投餌量等等,
都大助於控制鹿角藻的蔓延。
鹿角藻與黑毛藻同屬紅藻,但誘發的原因大不相同,當我們看到「分枝狀」的鹿角藻時,就要想到NH4。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綠斑藻 常見度 ★★★★ x4
綠斑藻是直徑小於 0.05mm的綠色斑點狀藻類,
偏愛較強的照明,通常附著於光線較強的水族缸玻璃面或者成長緩慢的水草上面。
當水族缸的CO2或者磷酸(PO4)濃度偏低時,綠斑藻便出現了。
綠斑藻質地很堅硬,常見的食藻魚對於清除綠斑藻的功效實在有限。
目前來說唯一能有效刮除綠斑藻的生物,就非班馬螺(也有人稱彩蛋螺)莫屬了。
斑馬螺是清理綠斑藻唯一最有效的食藻生物。
對於成長在玻璃面上的綠斑藻,我們也可以用人工刮除的方式來清理,
例如刀片或信用卡都是不錯的工具。
至於預防綠斑藻的方式很容易,注意水中的磷酸與二氧他碳的濃度。
當綠斑藻出現是,可考慮使用K2HPO4或KH2PO4來增加水中的磷酸濃度,
瑞典的DUSKO BOJIC認為將磷酸控制在 0.3-0.5PPM能有效的抑制綠斑藻,
但根據我自己使用德國SERA磷酸測試工具的紀錄來看,
當水族缸的磷酸超過 1 PPM以上,綠斑藻就不再出現了。
相信這個差距應是水質測試工具誤差所致。無論如何,
我們可以將綠藻視為水中磷酸濃度的「指標生物」。
如果水中磷酸濃度調高以後綠斑藻依舊不斷出現,那麼CO2也得注意一下才是。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綠塵藻 常見度 ★★★★★★★★ x8
綠塵藻事實是游動孢子,通常發生於水族缸的玻璃表面上。
綠塵藻形成一層灰塵狀的綠色黏膜,在嚴重的情況不會整個覆蓋住水族缸的玻璃。
綠塵藻到底怎麼誘發的,還不是很清楚。但綠塵藻偏愛強光。
將玻璃面的綠塵藻刮乾淨了,並無助於綠塵藻的再發。因為綠塵藻就在水裡面,
況且能夠在水中漂浮 30-90分鐘後,再度依附至玻璃面上。
因為某種原因,這些游動袍子避開了水草、岩石和沉木,總是挑選玻璃表面來附著。
限制營養的作法無法擊退綠塵藻,況且只會讓水草處於營養缺乏的狀態,
也會產生另外的問題,尤其是其他品種的藻類之萌發。
目前根除綠塵藻最好的方法,是由TOM BARR所發現的。
TOM BARR宣稱不必理會綠塵藻並且任其成長,在 10-20天的日子裡都不必去刮玻璃,
這了這段時期以後,綠塵藻開始形成一大塊厚度不一的薄膜,
而且開始由水族缸的玻璃面上自己剝落。當整片綠塵藻開始自然剝離時,
正是整片將綠塵藻移除的好機會。利用此一方法,綠塵藻便能受到很好的控制。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19:39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8-11 21:25
文章: 47
圖檔

剛毛藻 常見度 ★★★ x3
剛毛藻是絲狀、綠色的分支狀藻類,集結生長時看起來很像是個墨絲球。
剛毛藻摸起來並不會有滑滑的感覺,而且絲線感覺起來又硬又細。
剛毛藻主要生長在直接受到光照的岩石或沉木上頭,
在嚴重的重的情況下,也會長在水草上面。不過剛毛藻通常會集中在某個地點,
很容易便能加以移除。
剛毛藻是屬於相當高等的藻類,其體內所含有的葉綠素與高等植物是一樣的,
都是葉綠素 A與B。
更甚者,剛毛藻對於低CO2的適塵能力很強,當水中CO2不足時,
很快就能利用HCO3來當成碳元素的來源,而不像其他水草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
所以與其說剛毛藻被視為低CO2的指標,不如說剛毛藻對低CO2環境適應比一般水草還要快。
所以想以化學藻品對付剛毛藻並不容易,因為容易也傷害到我們心愛的水草。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20:43 
離線

註冊時間: 2009-02-14 00:48
文章: 53
非常詳盡, 多謝分享~~ :omg: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21:37 
離線

註冊時間: 2008-04-09 21:37
文章: 14
來自: 屯門
thx x 2 :grin:

_________________
cml0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3 23:42 
離線

註冊時間: 2009-03-31 22:37
文章: 53
師兄:

堅!

New Hand


回頂端
 個人資料  
 
未閱讀文章發表於 : 2009-08-14 00:42 
離線
頭像

註冊時間: 2008-09-28 11:25
文章: 189
Good! :ugreat:


回頂端
 個人資料  
 
顯示文章 :  排序  
發表新文章 回覆主題  [ 32 篇文章 ]  前往頁數 123  下一頁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 + 8 小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不能 在這個版面發表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回覆主題
不能 在這個版面編輯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刪除您的文章
不能 在這個版面上傳附加檔案

前往 :  
cron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