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ctalking.com/discuz/thread-439009-1-1.html藻類防治入門(七):藍綠藻
藍綠藻(BGA, blue green algae)也稱藍藻或藍綠菌(cyanobacteria)。藍綠藻在大量繁殖時,會形成藍綠色的薄膜,並且於很短的時間內便會覆蓋所有的東西。如果放任不處理的話,藍綠藻將佔據整個水族缸,並且會害死水草與魚類。藍綠藻可以用物理的方式來處理和移除,但如果水質沒有配合改善的話,很快的又會死灰復燃。藍綠藻由於是屬於細菌的關係,也可以使用抗生素來殺死。最常用的抗生素是紅黴素(Erythromycin)。紅黴素用來治療魚病時,建議劑量是連續五日以每 38 公升使用 200 mg 來投藥;但如果要殺死藍綠藻,建議只連續四日使用 2.5 ppm 的劑量即可。藍綠藻放大來看其實是絲狀的結構。
不過使用紅黴素的結果,也可能也同時會殺死過濾器與底砂中的硝化細菌,再加上藍綠藻大量死亡腐敗的結果,很可能造成水中的銨(NH4)因而升高;況且未死亡的硝化細菌也需要氧氣將 NH4 轉變成 NO2 或 NO3,所以水中也可能發生缺氧或者硝化作用因而減緩。因此在以紅黴素治療至前最好盡可能將所有看得見的藍綠藻清除,以緩和大量腐敗所早成的後遺症,在治療之後也必須進行換水,以降低水中的 NH4 濃度,並且提供新鮮的氧氣。對付藍綠藻另一個有效的方法是遮光法(blackout),這也是比較推薦的方法。遮光法是以黑色的材料將整個水族缸包裹起來,不但關閉水族缸的照明,也要避免間接光源的影響,同時還要配合使用 KNO3,將水中的鉀肥與 NO3 濃度一併提高,一般建議的 NO3 濃度為 10-20 ppm。<經過了 3日以後再進行一次進行大量的換水。但在執行遮光法以前,我們也必須先清除藍綠藻,清洗過濾器與底砂,然後大量換一次水。認為水族缸中藍綠藻的發生與 NO3 過低有關,因此日後維持水中相當穩定的 NO3 也是很重要的,一般的建議是維持 NO3 在 10-20 ppm。藍綠藻似乎也不喜歡 pH 偏低且 CO2 偏高的環境,也不喜歡太強的水流。會吃藍綠藻的生物不多,笠螺是其中的佼佼者。
能夠對付藍綠藻的食藻生物不多,笠螺可說是最令人激賞的一個。笠螺甚至會順著玻璃面鑽入底泥刮食藍綠藻,雖然底床中的藍綠藻並不會危害水族缸。相較於世界各地的許多草友,能夠以廉價輕易的購得笠螺,實在是身在台灣草友非常幸福的一個例子。